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8集课程复讲 |
|
张强学长 |
|
|
尊敬的诸位老师、诸位学长:大家好!以下是末学的复讲报告: 这一集蔡老师继续为我们讲述“信”在五伦关系中的应用,开始讲到当时老师他在澳洲净宗学院学习的时候,每次听杨老师讲《德育故事》都会感动得泪流满面。一个一个圣贤的故事让老师感受到什么才是做人的真味道。学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是学圣贤人的存心,要学圣贤人的用心。他们的存心是时时把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不敢忘怀,想着如何把这些教诲运用到处事待人中。当这些性德提起来的时候,一些坏习惯自然就慢慢不见了。当我们读《弟子规》,也是时时以圣贤人的心行来自我观照、自我提醒,而当一个人真正用圣贤的存心跟行为去做事,我们的每一天一定会有法喜充满。 接下来蔡老师就为我们讲述五伦关系之夫妇关系,其中提到夫妇之间也要言而有信。 如果夫妻之间言而无信,可能就互相猜忌,互相讲话当中都有攻击、都有揶揄。所以治家要保持一个态度,就是治家没有秘密,坦坦荡荡才对。而夫妻之间也应该要互相感恩彼此的恩德,感恩对方陪我们走过大半人生。太太帮我们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就是传宗接代,这件事男人是做不了的,所以要时常感念太太的这一份恩德。“恩欲报,怨欲忘”,当夫妻之间常常想着对方的付出,对方的恩德,把一些冲突都放下。心里常念恩,看到对方都心生欢喜,哪有可能会处不好的呢?讲到这里,蔡老师就为我们举了宋弘念旧的故事,这个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,学习宋弘对他太太的那一份情义。同时他的这一举动还教育了当时很多文武大臣,进而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读书人。特别是我们读书人要时时刻刻想着“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,言而世为天下则”,时时都抱着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的态度。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社会的风气。 接着老师就讲到兄弟之间要“信”,所谓“兄友弟恭”,兄弟之间也要言而有信。假如兄弟之间都言而无信,可能家庭气氛就不好,甚至于会发生冲突都有可能。现在兄弟之间为了钱财而打官司的很多,这就是不懂得互相谦让的结果。特别是做父母,要做给小孩看,所谓“身教者从,言教者讼”。当自己做到的时候,小孩自然而然就会跟着父母学。如果只是口头上教育小孩要怎样怎样,可能小孩都不服气,甚至还会跟父母辩论。那蔡老师也举到了穗女抚弟的故事和深圳一位先生把二、三年积蓄寄给妹妹的事例,这些事例听了都让人非常感动,进而效法。 最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第五个关系,朋友有信。讲到,朋友不只是言而要有信,还要有朋友的信义跟义务。蔡老师为我们举了以下几个故事:范式守信的故事,朱晖许堪的故事。从这些故事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,古代人他不愿意背弃他那一念的心念,他假如背弃了他一念心念,他就会良心不安。另外老师也提到了朋友跟朋友之间具体有哪些应该尽的义务。 第一个,互相劝谏,所谓“善相劝,德皆建;过不规,道两亏”。首先我们要能接受别人的劝谏,其次也要懂得如何规劝亲友。 第二个,关怀,就是关怀他人,事实上我们也要在时时处处去落实。当父母的要把如果关怀他人做出来,这样就能长养孩子关怀别人的心。关怀朋友,不只要关怀他而已,还要爱屋及乌。 我们学了《弟子规》,不只可以关心他的父母,更重要还可以关心他孩子的教育。 第三个,互相赞叹,“道人善,即是善;人知之,愈思勉”。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情绪起伏,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朋友的支持、朋友的安慰。蔡老师特别提到,我们读圣贤书要对治一个自己的杀手,就是嫉妒之心。当这个嫉妒的心发出来,不只自己受害和对方受影响,更大的问题是会让社会的人受影响。所以,我们要扩宽心量去欣赏别人的优点,力行“道人善,即是善;人知之,愈思勉;见人善,即思齐;纵去远,以渐跻”。 第四,不言家丑,不可以把朋友一些家里不好的事都讲出去,这样就很没有道义。因为朋友非常信任我们,可能把一些家里比较隐私的事跟我们讨论。这时,我们就要非常谨慎,不可以把这些事情讲出来,不然被一些不好心的人拿去谣传,这样就会让朋友很痛心。 最后一个,要有通财之义,这个“财”不光指钱财、物品,延伸出来是内财跟外财;内财包括我们的劳力、经验、智慧,外财才是金钱、才是物品。 好,末学的复讲就到这里,恳请老师批评指正,感恩大家!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